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金石承古韵,雅集绘华章:我校携手留下街道共启文化传承新篇章”

来源:

发布:

徐青欣

发布时间:

2025-11-04

浏览次数:

点击:[]次


时维仲秋,天朗气清。为深度推进校地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2日,由我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浙科大科技文化科普工作室与西湖区留下街道党工委、关工委、茶市街社区联合举办的“金石承古韵,雅集绘华章”校地共建金石文化实践活动,在古韵盎然的留下1129文化社区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深度融合金石讲堂、传统艺术展演与双语国际传播实践,以“五老领衔、高校赋能、中外共融”的“沉浸式+互动式”立体化模式,为金石文化注入时代活力,为中外交流搭建对话桥梁。

活动在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院长樊燕龙和留下街道党工委委员、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金伊娜饱含期许的致辞与诚挚祝愿中,正式拉开序幕。

樊燕龙院长从学术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金石篆刻在中华文脉中的深厚底蕴,强调了其在文化传承与精神表达中的独特价值。


  ——琴茶浸润文化基因

特邀古琴家张飞英老师一曲《平沙落雁》余音绕梁,音韵悠长。与此同时,我校七碗茶社的学子们身着传统服饰,伴着这醇厚如秋水的古琴声展开茶艺表演,顷刻间,清冽茶香氤氲满室,共同构筑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古韵空间,展现了我校学子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古琴家谈少飞老师与洞箫家俞国强老师带来的琴箫合奏《关山月》,意境苍茫悠远;《梧叶舞秋风》《高山》等古琴独奏,或清雅灵动,或巍峨磅礴;徐枝燕老师带来的一段昆曲《皂罗袍》,更是娓娓道出那百转千情,将传统曲艺的魅力推向高潮;我校书画协会成员现场挥毫,书写“福”字,与各表演环节相映成趣,共同营造出一个“视听嗅触”多维感知的中华文化场域。



  ——金石架设中外心桥

    浙江省非遗协会金石篆刻专委会常务副会长、校外“金石五老”代表左家奇教授携手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蔡宇航教师团队与曼生遗风非遗工作室主理人左珏,精心创作九方“西溪且留下”主题印章,成为全场焦点。在隆重的捐赠仪式上,这组承载着西溪文脉的印章拓印长卷被郑重交予留下街道收藏。这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文化传承的火种,是校地情谊的重要见证。


  篆刻实践环节,在蔡老师、左老师的指导下,我校留学生与社区青少年、居民结成了“文化搭子”,共同体验非遗篆刻的魅力。留学生们俯首案前,于一凿一刻间感受汉字的美与力量。来自我校的留学生乌拉在完成自己的“福”字印后激动表示:“刀尖触碰石头的瞬间,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温度。”水上小亭,洞箫声里,留学生们深情吟咏《诗行》《水调歌头》等千古名篇,让古典诗词跨越时间,更跨越语言边界,与金石文化一同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



——校地携手文化传承

此次金石雅集,是我校与留下街道深化校地合作的又一丰硕成果。它成功构建了“高校+社区+五老”三方联动机制,打造了“理论宣讲+雅集体验+创作实践”三位一体的文化育人新模式。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金石实践课,更是一次成功的国际传播实践,它承载着我校与留下街道金石般亘古不变、历久弥新的情缘。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依托我校人才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外交流互鉴中持续焕发生机活力。